俞善锋委员: 《关于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兼并重组促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等单位做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传统制造业是嘉兴实体经济的主体,长期以来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大量税收,是嘉兴发展的基础所在、力量所在。上半年,我市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增加值827.2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2.4%。我市高度重视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针对第59号提案建议,开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关于“以服务经济助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建设小微企业园。我市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园建设,鼓励各地每年从新腾退出的土地中拿出适量的土地用于小微企业园建设,目前全市经省经信厅备案的小微企业园数量达到117个,用地面积12204亩,建筑面积1188万平方米,集聚中小微企业5194家,2021年净增入园企业数量(1115家)全省排名第三。下一步,我市将继续鼓励各地从新增用地指标及腾退用地中拿出适量土地用于新建小微企业园,鼓励采用“飞地”抱团开发、村集体开发等多种开发运作模式,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选址,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小微企业园,推进园区建设多元化。 (二)推进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我市积极开展数字化小微企业园建设,针对性的出台了《小微企业园建设及运营通用要求》,对园区设备机房、大数据可视化互动展示中心及园区门户建设都进行了规范要求,全市目前已建成和在建数字化园区占比超过六成。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推动园区改造数字化,进一步提升园区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切实让园区做到高效能管理服务、智慧化运营管理;鼓励园区聘请责权明晰、主业突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运维机构负责园区运行,为园区提供全方位的运维服务。 (三)大力培育特色制造业集群。在原有“555”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我市新制定出台了《嘉兴市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1 3 5”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即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个全球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即桐乡市新材料),3个全国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即秀洲区光伏新能源、嘉善县集成电路、海盐县核电关联及核技术应用),5个长三角区域性先进制造业集群(即南湖区微电子、平湖市高档数控机床、海宁市泛半导体、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健康食品、嘉兴港区氢能)。下一步,我市将按照“1 3 5”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完善产业链“五位一体”发展布局,加强产业链合作;建设高能级产业园,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培育大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企业梯度;通过招引优质项目、强化合力推进项目等方式,发挥项目对产业的带动作用。 二、关于“积极推动科技机构和大专院校与股份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产教深度融合” (一)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我市积极引入知名高校和科技研发机构,目前已经拥有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创新研发机构;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切实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鼓励制造业企业对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南湖研究院、北理工嘉兴研究院等新引进高层次创新院所,强化与嘉兴学院、嘉职院等本土高校合作,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联合组建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加快企业转型升级。2021年,我市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0家、高新技术企业69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04家。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全市高新园区、孵化机构等创新载体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引导培育一批、转化孵化一批、扶持壮大一批的引进和培育模式,全力打造“高精尖”科技企业培育库;鼓励小微企业园引育检验检测中心等配套服务机构,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三)加强各类人才集聚。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市先后出台了“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创新嘉兴·优才支持计划”、硕博倍增计划、大学生“550”引才计划等政策,打造面向全球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和“青创之城”;通过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补贴等政策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下一步,我市将设置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抢抓顶尖人才、紧盯高端人才、集聚青年人才、锻造工匠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度,保障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进一步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作用,鼓励人才在小微企业园就业创新,更好的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传统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指导。 嘉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8月22日
|